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必须以以下三个方面为重点展开:
一、搞好村容整洁,营造卫生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在实践中,也要相应地改变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后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搞好村容整洁,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大处”就是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创造搞好村容整洁的物质基础,就是要搞好规划,建立村庄整洁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小处”就是人畜共居。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鸡窝、鸭窝建在院内相当普遍。如果说厕所问题暴露的是农民生活方式问题,那么人畜共居则是生产方式问题。
二、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前我们国家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并存。从防治禽流感的角度而言,传统养殖是一个难点和重点。所以我们千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需要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进行改变,应该按照规范化养殖要求做到人和饲养的畜禽分离。今后,我们国家对散养家禽采取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散养户向规模养殖转变,向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在贫困地区要加强农村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为散养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畜牧、兽医、市场信息,特别是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对散养家禽实行免费免疫制度;在发达地区可以采取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发展区的办法减少动物疫病传播给人带来的影响,进一步确保人畜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强化卫生机构功能,建立健全卫生保障体系。针对目前农村卫生面临的困境,必须打破束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真正发挥农村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主力军的作用。(一)职能亟待重新定位,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业保障机制;(二)突破人才瓶颈,立足当地,建立灵活自主的用人机制。同时,加强村医培训,为卫生院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三)计卫整合,资源共享;(四)政策资金倾斜,对口医卫帮扶。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卫生对口支援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帮助提升其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