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两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会议公布了各代表团的驻地,便于新闻界联系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来采访“两会”的境内外媒体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其中港澳台及外国记者达到了1100多人,这反映出“两会”越来越公开、透明。
民主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信息的充分披露和流通。人大代表的履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都要建立在对于信息充分深入的了解之上。否则,他们的履职和参政议政真成为无源之水了。可以说,“两会”代表和委员对于今年“两会”透明公开的称赞,蕴含着对于透明公开的更多期待。以人大会议为例,从目前的情况看,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其一,人大会议的议案以及建议、批评和意见,除了涉及保密的内容外,应全部向社会公开。一个人大代表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能否提出经过调查研究、座谈走访、认真思考的高质量议案和建议,表现在有没有对涉及国计民生问题的关注心和关注力,表现在有没有对社会不良现象提出批评的勇气和责任感。如果人大会议的议案和建议案全部公开,那么人大代表的所作所为就在人们的眼中,人民群众就能从这些议案和建议案中看出,自己的正当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的反映,某个人大代表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利益。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批评向社会公开还有一个好处是,有助于人大代表之间互相的沟通和参考,避免人大代表的提议互相撞车,重复提议。
其二,公开人大代表的职业、职务和工作单位。人大代表必然是面向人民的,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人大代表都应该倾听人民各方面的呼声。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必须看到,人大代表也是有专业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和相对陌生的领域。如果普通民众能够了解每一个代表的职业、职务和工作单位,那么反映问题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这样可以避免人大代表大量陷入非专业化领域的陷阱。
其三,公开人大代表的电子邮箱。来自广东关的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就在网上呼吁公开人大代表的电子邮箱,方便人民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虽然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将近三千人,但是与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仍然不是很高的数字。一个普通人想找到全国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公开人大代表的电子邮箱,其带来的便利可想而知。免除了普通民众寻访人大代表的舟车劳顿,同时也节省了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的时间和精力。
其四,全国人大应该建立面向全体全国人大代表的电子化网络信息共享系统。不得不承认,人大代表之间的履职能力千差万别,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差距更是突出。建立网络共享系统,可以便于代表之间交流经验,便于履职能力欠缺的代表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参阅其他代表的议案和建议,了解他们具体的代表工作,从中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