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社会氛围的形成,劳模所享受的待遇越来越多、各项奖励也随之提高:精神上,让劳模在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留名,为劳模树碑立传;物质上,一些企业一次性给劳模奖励数千上万元,一些单位组织劳模外出旅游、观光、疗养,一些部门奖励劳模一套住房,一些地方让.劳模享受政府津贴等等。这些奖励、待遇对劳模来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为劳模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为劳模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宽松的工作环境,神圣的法律环境和广阔的事业环境。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一些人在没有成为劳模前,同事及周围人与他们关系融洽,而一旦成了劳模,反而没了人缘,甚至成了“孤家寡人”。形成这一窘况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由于一些单位在对劳模的宣传、报道上过于片面,有意抬高或者夸大劳模作用,无形之中在劳模与工友之间形成了一道“分水岭”。久而久之,将劳模孤立起来,这种较为紧张的人际环境反而令劳模身感压力与不快。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有人就会说“劳模技术高,让劳模挺身而出吧”;碰到付出多收益少的事儿,也有人会说“劳模思想先进、风格高,关键时刻就得站出来”……如此工作环境,让劳模怎么能轻松?
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随意让职工加班加点却不按相关法律规定付给劳动报酬。在对待劳动模范上,更是鼓励他们勇当老黄牛,只讲奉献、不去索取,致使劳动模范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但由于头上戴着劳模的光环,许多劳模有苦不愿说,有累不想讲,有难更不愿诉,缺乏必要的法治环境,他们只能默默忍受。
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要适应新形势,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可有的企业在技术、工作等方面不断给劳模压担子,却很少考虑为劳模提供技术学习、业务培训的机会。其实,只有为劳模创造良好的“充电”环境,使他们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才能使劳模们的事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各单位、各部门在奖励劳动模范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环境的积极作用,这对于发挥劳模的榜样作用,使他们轻松工作、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