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一、高技能人才成为经济发展“软胁”。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和行业普遍存在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目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数量短缺;二是结构不匹配;三是年龄偏高,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二、教育结构不合理待遇和地位不高。第一,在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的教育结构失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向学历教育倾斜,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投入严重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只有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比例太小;第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第三,社会正常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制没有形成,技能劳动者待遇过低。目前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社会上足够的重视。
三、加大投入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第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第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第三,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走以就业为导向的道路;第四,尽快建立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的新机制。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培养和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