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申论教育类范文:社会教育现象(11)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   阅读:16591 次  日期:2008-08-23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申论教育类范文:社会教育现象(11)”,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高考制度体现着实现教育分层的筛选功能,它分为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两个不同的方面。近年来的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内容、方法的改革,而对招生制度几无触动。事实上,就保障教育公平而言,最需要改革的是招生制度。它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均衡的配额制度导致严重的地区差距。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各地高教资源的状况,以及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各地之间录取率、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最大可达一百分左右。这种“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加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此外,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共政策是以“中央”、“国家”为中心的,较少考虑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并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影响了高考招生政策。

二、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伴随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在建设“211”和“985”高校的过程中,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建的政策,导致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以2004年为例,一些研究型大学招收本地学生的比例竟达到50%左右,最高的中山大学达到67%。这意味着侵占了其他省市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些高校主要是由中央财政举办的,理应面向全国招生,而不应主要为本省服务。

三、不合理的特殊政策加剧了教育不公。在高校招生中,我们在统一的分数线之外还制定了许多特殊政策、开辟了许多特殊通道,如特长生、保送生、定向生、调剂生,等等。这些政策在制定时的初衷是好的,但许多做法在现实中已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比较典型的如保送生政策,以及极易作假、标准模糊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政策等。

四、高考舞弊和教育腐败。在高考和招生中出现的高考舞弊、钱学交易等腐败行为,赤裸裸地侵犯了考试公正和教育公平,为人们所痛恨。其对教育公平的伤害远远大于任何一种制度或政策性的偏差,必需特别重视和防范。

以上不同的问题,加深了我们对维护教育公平的认识。对于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应当体现;通过恰当的配置不再人为地继续扩大这一差距,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弱势地区倾斜,主动缩小差距。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中,通过增量改革缩小地区差距是稳妥可行的。研究型大学如何平衡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利益,需要深入研究并进行测算,加以调整改革。同样,对各种特殊政策应当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区别对待,予以清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更多信息请查看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上一篇:申论教育类范文:新《义务教育法》
下一篇:申论科技类范文汇总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申论教育类范文:社会教育现象(11)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全部评论
分享到:
点评:
字数:
昵称: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本站不参与评论!(点此简要咨询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在本站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