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慎海雄
从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风雨中的明灯,是波涛中的航标,是每个党员心中温暖的港湾。对照杨善洲,每个党员都应躬身自问:我的精神家园何在?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了吗?
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同志坚守的这两个“一辈子”,正是他的精神家园之所在。这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杨善洲同志身上的具体展示。
在当今经济社会多元化的时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逐渐提高,但同样要看到,发生在党员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有些领域,腐败分子如同飞蛾扑火般前“腐”后继,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连续多任主要领导先后锒铛入狱的情景,以至于有专家把领导岗位称作“高危职业”。
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保持敬畏之心,这是党的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如果领导岗位成了“高危职业”,就应该反思:权力的行使者是不是也成了“高危”?从多年来领导干部落马失足的案件分析看,正是由于行使权力的干部自己“变异”了,才使权力的运行变形走样,直至沦为寻租的砝码。
严峻的事实一再表明,领导干部如果动摇或者失去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旦权力在手,很可能走上偏道甚至毁灭。领导干部的“变异”几乎无一不是从精神家园的崩溃开始的。一名在县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因受贿而被查处的干部曾痛心疾首地表示,过去看到不少原来的领导干部总结违法犯罪教训时都说自己“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失去了信仰”,感到很空洞,好像是在做表面文章,“直到自己也身陷囹圄,才发现那些话都是真的,只可惜为时已晚!”
每个共产党员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理想、信念和追求应当是共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一种钢铁意志、一种精神自觉,更是一种崇高品德。只有坚守这样的精神家园,努力向着“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境界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做到任何艰难困苦、任何金钱美色、任何威胁利诱,都奈何不了我们;也只有坚守这样的精神家园,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永远坚如磐石。
先治监管者的道德滑坡
张冉燃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对“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表示不安和担忧。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高层频密关注食品安全,皆因食品安全遭遇了道德和法治的双重困境。笔者认为,这当中,监管的因素尤其需要警惕,监管者的道德滑坡更应该优先诊治。
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为例,据媒体披露,事件发生后,有上海相关监管机构透露,超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商,过期食品被生产企业重新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此乃行业“潜规则”。可见,监管部门并非闭目塞听,似是心知肚明。
其后的记者调查显示,一些监管者的福利从罚款中来。这就意味着,对这些监管人员而言,如果没有违法的企业,或者把企业罚狠了、罚死了,来年的福利就吹了。
这就让人生疑:或许不是监管机构对所谓行业“潜规则”不知、不懂,而是一些监管者已经与不法企业、违规商家结成利益同盟,监守自盗,才故作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之态,甚至在遭到曝光,出了大事之后,监管力度也温柔依旧。
这就又让人生疑:违法经营者如数缴纳罚款,平安无事之后,会不会进一步加大不法行为的力度,去把罚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以至将食品安全问题推至恶性循环。
显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无良企业虽然难辞其咎,但监管者变身罚款者的制度设计,更需检讨改进。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些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仍然需要靠罚款去解决,我们就很难想象食品安全乱象肃清的朗朗乾坤。
当然,在目前“九龙治水”的监管体制下,一些“龙”并不指望罚款过日子,可他们的表现也并不能让公众满意,其道德的滑坡又该如何解释和纠正?
可以看出,在“九龙治水”的制度安排下,各监管机构彼此职责不清,以至形成有利皆抢、有过皆推的局面。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变食品安全问责不力,出事后无人负责、代价不大等的现状。
食品安全防线失守告诉我们,光靠整治企业这一只手,巴掌是拍不响的。在监管者方面,还有大量难题需要攻坚。
“跟踪门”的人文困惑
屈一平
你的iPhone或iPad成了随身携带的跟踪器?苹果公司近日深陷“跟踪定位门”事件。此前,《华尔街日报》连续发文称其在定位咨询服务关闭的情况下悄悄储存用户信息,并永久保存在一个未加密的文件中。一时间,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都开始调查此事。
尽管苹果首席执行长乔布斯称,苹果从未把iPhone的精确位置传送回公司。然而各界对移动设备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和思考此起彼伏。
业内人士的解释是:从技术上来说,任何一款配备GPS功能的手机都可以在出厂前进行特殊设置,不用运营商配合就可以记录用户位置信息并进行回传。同样涉及“跟踪定位”风波的还有谷歌的安卓(Android)手机。
“当一项新技术走向社会,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教育期。”乔布斯这样诠释人们对跟踪定位的“误解”。移动设备的智能化技术与“人文世界”的矛盾在此显现,给人类出了一道难题:智能手机时代来了,网络来了,云计算来了,功能自由和隐私的不自由如同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一起来了,人类怎么办?无疑,定位功能是便利的:比如,用得最多的GPS导航功能,还有“脸谱”(facebook)与微博里的定位功能,也得益于此。然而,这些个人定位信息数据该如何管理,由谁来处理呢?
有法律界人士提出应该设立《隐私法》。问题是,各国对“隐私”的理解、定义存在分歧,我国法律对“隐私”一词没有严格的界定,也彳艮难严格界定,又不能以简单的方法行事。
其实,对智能手机的的跟踪研究并非需要绝对禁止,笔者周围的iPad和iPhone用户就表示,如果基于科研,并在征求许可前提下的跟踪数据收集应该是被允许的。在今天,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都随身携带手机,这些数据汇集而成的数据库,可以为人类社会的研究提供诸多便利。但是,如何设定边界?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存在了”,《华尔街日报》在“跟踪门”事件之后撰文称,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它配备了很多传感器来记录运动轨迹,还能拍照或录像,甚至还有罗盘、陀螺仪,它将成为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有效工具。但这家报纸在早些时候还披露,除了用户的行踪信息外,苹果和谷歌等公司还通过系统将用户其他隐私(电话、姓名、年龄等)透露给第三方。
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道德与商业的冲突、理工与人文的矛盾,必将成为本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苹果“跟踪门”的挑战不独属于乔布斯。或许,任何一个潜心思考并试图找到新技术奥秘的领跑者,都可以从这场挑战中,得到足够的启示。
美联储又释放什么信号
张冉燃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对“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表示不安和担忧。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强调,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高层频密关注食品安全,皆因食品安全遭遇了道德和法治的双重困境。笔者认为,这当中,监管的因素尤其需要警惕,监管者的道德滑坡更应该优先诊治。
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为例,据媒体披露,事件发生后,有上海相关监管机构透露,超市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商,过期食品被生产企业重新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此乃行业“潜规则”。可见,监管部门并非闭目塞听,似是心知肚明。
其后的记者调查显示,一些监管者的福利从罚款中来。这就意味着,对这些监管人员而言,如果没有违法的企业,或者把企业罚狠了、罚死了,来年的福利就吹了。
这就让人生疑:或许不是监管机构对所谓行业“潜规则”不知、不懂,而是一些监管者已经与不法企业、违规商家结成利益同盟,监守自盗,才故作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之态,甚至在遭到曝光,出了大事之后,监管力度也温柔依旧。
这就又让人生疑:违法经营者如数缴纳罚款,平安无事之后,会不会进一步加大不法行为的力度,去把罚款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以至将食品安全问题推至恶性循环。
显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无良企业虽然难辞其咎,但监管者变身罚款者的制度设计,更需检讨改进。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些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仍然需要靠罚款去解决,我们就很难想象食品安全乱象肃清的朗朗乾坤。
当然,在目前“九龙治水”的监管体制下,一些“龙”并不指望罚款过日子,可他们的表现也并不能让公众满意,其道德的滑坡又该如何解释和纠正?
可以看出,在“九龙治水”的制度安排下,各监管机构彼此职责不清,以至形成有利皆抢、有过皆推的局面。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变食品安全问责不力,出事后无人负责、代价不大等的现状。
食品安全防线失守告诉我们,光靠整治企业这一只手,巴掌是拍不响的。在监管者方面,还有大量难题需要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