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排查地铁安全隐患
廖音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4·11”地铁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类地铁安全事件,近年来已在多国频现。反观国内,各大城市都进入地铁运行或修建的高峰期,地铁安防不能不被提到重要公共议题当中来。
由于地铁具有相对封闭、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等特点,目前来看,至少存在三方面安全隐患。
其一,客流压力过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地铁14条线路日客流量已近700万人次,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各条线路每天早晚高峰时段非常拥挤。上海地铁最高日客流量也已突破600万人次。如此巨大的客流聚集在空间狭小的站台和通道内,一旦受到意外因素影响,非常容易造成踩踏等安全事故。
其二,设计规划存在先天不足。由于地铁是封闭式高速运行系统,点多、线长、面广,遇到突发事件特别是多点突发事件时,救援处置单位很难迅速到达现场。如果地铁系统内部的疏散、自救设施缺乏良好配置,势将极大降低其安全性。
其三,市民安全意识不强。尽管已经投入大量资源,通过移动电视、宣传海报等途径进行防灾避险安全提示,但仍然不能保证大多数市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从专业人士的分析来看,实施安检制度仍是目前提高地铁安防水准最迅速有效的措施。在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的前提下,应当继续加强地铁安检和保卫力度,考虑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杜绝违禁品进入地铁。
还需要继续加大对地铁线路安全隐患的治理和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人员培训体制,加大安全宣传引导力度。比如,可以控制可燃装饰材料和有毒材料的应用,提高列车、车站的整体耐火性;可以完善自动水喷淋装置、排烟和送风系统等减灾设施;在站台设计方面下功夫,做到视野开阔和光照充足,减少藏匿危险品的暗角;设置足够宽敞、有明显标识、能够承受大量客流通过的应急通道,等等。
长期而言,还要通过缩短列车运营间隔、增加和更换容量更大的车辆等方式增加运力,通过城市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方式降低大都市人口负荷,以此减轻地铁客流压力,减少安全隐患。
总的说来,城市地铁安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规划设计抓起。地铁安防系统的建设可纳入城市地铁工程总体规划,进行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与地铁同时交付使用。对已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宜抓紧整改薄弱环节,及时更新改造。
严控官办活动又动真格
郑言
近日,中央着手部署清理规范过多过滥的庆典、研讨会和论坛活动。据悉,清理工作将从4月开始,直至12月底结束,党政机关举办或参与的此类活动将成为清理规范的重中之重。
客观来看,适度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可以增强宣传效果,提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知名度,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热衷于搞名目繁多、华而不实的活动,不仅立项随意、数量过多,而且资金耗费巨大、所获实效甚微,既增加了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负担,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又助长了奢靡之风,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此类官办活动之所以遍地开花,其中有借举办活动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者,有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者,有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搭桥者,还有以此为名向企业、群众摊派费用或拉赞助者,诸多积弊已饱受诟病。
”对此,中央就清理规范工作三令五申。仅在2010年,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认真加以解决。为期近半年的清理摸底工作,也于去年11月结束。
在清理摸底之后,此次部署将清理整顿工作推入实际操作层面,清理规范工作将从五个方面着力,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纠察措施,狠抓落实,严格监督。凡不符合规定的,将坚决予以撤销;确需举办的,要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经批准举办的,也要严格规范实施。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对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格追责。力求将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导入依据明确、规模适度、数量适当、经费合规之轨。
严控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既可从源头上杜绝奢侈浪费,有效控制行政费用支出、遏制腐败滋生,又可促动各级政府加快转型,尽早归位,切实将有限的公共财力用到“刀刃”上,用在最关键、群众最急需之处,用到于国于民有利之处。这不仅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福祉,更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到党的作风与形象问题。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厉行节约的信号,更是一种对广大群众负责的信号。
白俄罗斯政局暗涌
尚月
在独联体国家中,白俄罗斯素以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生安乐著称,但4月11日发生在首都明斯克的地铁爆炸犹如一声惊雷,不仅给卢卡申科政权带来严重冲击,也使该国暗流涌动的政治局势暴露无遗。
13日,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抓捕3名疑犯,3个年轻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还表示对2008年7月的国庆庆典爆炸案负责。疑犯的犯罪动机以及有无幕后推手引来多方猜测。
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受到反对派的支持和怂恿。卢卡申科总统自1994年当选后,长期高压统治,政坛树敌颇多。2008年7月,白俄国庆庆典时曾发生针对总统的自制炸弹爆炸案,致使50多人受伤。事后,卢卡申科借机对反对派展开大规模压制,改组权力机构。去年底,他以绝对优势第四次当选,引发“明斯克骚乱”,反对派聚集上万人在“十月”广场示威,试图冲击议会和政府大楼。强力部门坚决平息,逮捕了7名总统候选人和上百名闹事者,判处多名反对派人士长期监禁。白俄罗斯反对派被长期压制,有可能利用地铁爆炸案激化矛盾,制造动荡,破坏当局声誉。目前,卢卡申科为找到幕后真凶,已下令“审查所有政治家发布的声明”,传讯反对派领导人。
再就是不排除对政府不满者借机宣泄情绪。卢卡申科执政以来,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权力体系,确立了总统对国家权力的绝对控制。2004年,白俄罗斯取消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限制,卢卡申科得以无限期连任。尽管在其多年领导下,国家发展平稳顺利,但2009年受金融危机重创,GDP增长仅为0.2%,亏损企业增多,能源价格攀升。今年3月1日,卢卡申科宣布开放商品价格,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民生困难。
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局长扎伊采夫在分析此案时表示,爆炸实施者可能是一些加入激进组织的青年人,很可能通过制造爆炸事件宣泄情绪,煽动恐慌,表达反对观点。
另外也不排除有“第三方力量”充当幕后推手。西方一直把卢卡申科视为“欧洲最后一个独裁者”,曾多次接见、重金资助白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并屡次欲掀“颜色革命”未果。2010年大选后,欧盟不满白当局强硬压制反对派,要求释放在押政治犯,禁止该国百余名高官入境、冻结其在欧账户资产。美国随后也跟进制裁。白俄罗斯国内局势动荡为西方所乐见。卢卡申科在事发后称,“要确定谁从中获益,谁不希望国家和平稳定”,并暗示“炸药可能来自国外”。
核事故暴露日本两面性
宋均营
日本遭受特大地震和海啸袭击,并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正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与日本共度时艰之际,日本政府的一个举动却让人感到不安。
4月4日晚,日本在通知各国之前就已经向海中排放核废水。此举不仅引发日本民众强烈不满,如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往东京电力公司总部进行抗议,而且也导致日本同邻国关系出现微妙变化,韩国表示日本此举违反国际法,可能会追究日本政府的责任。中国也表示强烈关注,敦促日方及时通报核泄漏的信息。
本来,震灾为日本提供了一个与邻国改善关系的契机,而此举则让因灾难而拉近的国民感情蒙上了阴影。各国媒体和民众纷纷谴责日本政府不负责任。日本是一个讲究“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民族,但这次事件却给国际社会“添了大麻烦”。不仅邻国,而且远在另一半球的欧美国家都检测出核辐射超标。此次核废水排放,严重影响了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将是长期性的。日本在处理核泄漏问题上,一开始就未能全面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对于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缺乏热情。
日本主要以东京电力公司为主体来处理此次的核泄漏,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东电公司被指责出于公司利益而隐瞒了核事故的真实情况,政府是否参与其中不得而知。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虽表示日本没有隐瞒真相,但难以让人信服。因“政官商”一体关系的长期存在,政府纵容大企业,忽视安全标准,严重影响了日本政府的公信力,此次的东电公司就是一例。据报道,事故发生后,东电公司为保住反应堆,在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冷却问题上迟疑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某种程度上,此次核泄漏事故“人祸”大于“天灾”。
有媒体称,日本在排放前只是征求了美国的意见。这对热心帮助日本救灾的邻国来说,确实感到有些心寒。日本是“以邻为伴”还是“以邻为壑”?
此次震灾中,日本社会对待灾难的淡定心态以及对公共秩序的遵守虽值得称道,但“集体撒谎”、“不负责任”的另一面也暴露无遗。一方面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把残酷的侵华战争只看做是“给中国添了麻烦”;一方面是“诚信敬业”的公司员工,另一方面是由这些员工组成的“集体造假”的公司;一方面是见面就相互鼓励“加油”,另一方面又被一种“无常感”所笼罩——这是纠结的心态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