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综述
(一)三项措施解决博客管理难题
针对博客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1)成立专门机构打破多头管理。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社会形态,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要把它放在统一协调的层面来进行整体的研究,不能每当互联网出现或者是论坛或者是博客的新问题,就来重新讨论研究一次分工,这种互联网管理思路是有缺陷的。管理中各部门的利益色彩浓厚,就会造成名为齐抓共管实际齐抓不管。关于互联网的管理,目前除有全国人大的一个管理条例外,各部门还分别制定了约50个规章,但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都照章执行。要在纵向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管好互联网不容易。我们应该把对互联网的管理放在更高的层面,包括放在一个跨部委的国家管理架构中进行。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的互联网管理在走向集中,美国、韩国都建有专门的通信管理委员会负责互联网产业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我国对互联网的重视必须落实到理顺管理体制上来,否则,就论坛说论坛、就博客管博客,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加强博客管理要从源头抓起。业内人士认为,必须设置一个网站开设博客服务的资质标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的资质审核管理。博客最大的管理难点就是分散性,任何人都可以在随便一个网站上办博客,甚至可以自己申请域名办博客,这就增加了政府部门监管的成本。但政府应该从直接管理退到间接管理,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对提供博客服务的运营商实行资质审核,将博客服务的平台相对集中,由有管理经验和充足的监管人员的网站来做博客。政府要通过制定法规明确博客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即由提供博客服务的运营商作为博客的日常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谁开博客谁负责,这样政府对博客的管理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3)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一个网站综合管理考评体系,变一案一管为对网站的诚信记录、违章记录管理。通过建立网站的诚信记录和违章记录,就像交警管司机一样,出现一次违章扣相应分,一年扣完12分就暂扣执照不让其开车。按照违章记录对各网站进行考评,并在各网站中形成一个竞争机制,对监管得好的网站进行鼓励,对总出问题的网站进行警告直至关闭。这样就不再是就事论事的管理,而是健全了一个管理的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站对新兴业务及内容管理的主动性,有利于督促网站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的建设,使网络这个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二)博客实名制的利弊分析
博客也要实名制了。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个人抒情的自由地——博客,可能必须进行后台的实名登记,就如即将实行的“手机实名制”。近日,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将提交信产部供决策参考。
博客实名制,有利也有弊,我们先从博客的源头说起。博客的兴起是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于是论坛、跟帖逐渐流行,直至博客。博客作为个人的一个相对独立又较为自由的空间,已成为时尚、个性张扬的标签之一,就连如今的问候语也都变成了“今天你博了吗?”。于是,打开拥有博客业务的网站,点击注册,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号,于是,一个新的博客就诞生了。
博客由于自身的随意性,已成为网络媒体竞争的焦点。注册用户的数量、点击频率、名人开博,都成为了媒体相互比拼的招式;而作为个人的自留地,博客同时也可以成为个体的宣传手段,甚至现在已经出现了为赚钱赢利而做的博客。于是,为了吸引眼球,扩大宣传效果,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博客领域当中。侵权、隐私、责任、名誉……博客也暴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弱点。
而博客实名制似乎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博客一旦实名,网络当中存在的所谓虚拟性就荡然无存,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而关于博客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也都可以有效地建立并实施。不错,博客纠纷是可以解决,那么,这样一来,博客本身的乐趣还剩下多少呢?
没有了自己喜欢的个性化昵称,博客中涉及个人的内容也都公布于众,原本的神秘感也都没有了,谁是谁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那么,博客就真的成了名人博客、专家博客、学者博客,草根儿大众们的虚拟梦想也就随着这一份真实而落了地,只剩下了那些硬邦邦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了。
网络本是虚拟的,虚拟有虚拟的好处,也就有虚拟的弊端。一项新规的出台,必定会遏制其中的弊端,但也会将其中的好处扼杀掉。博客实名制还未出台,希望它带来的更多的是“遏制”而不是“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