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201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来源:金融时报   阅读:6663 次  日期:2012-01-22 10:27:38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1、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1年11月3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的首次“下调”动作。

面对风云变幻的2011年国内外金融形势,中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基调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一年,央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向常态回归,社会融资规模基本适度。这一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临近年末,央行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稳健”,无疑是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关键词。

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表现已经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点评:

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仍未散去,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在动荡中依然扑朔迷离;另一方面,国内前几年非常态货币投放的效应逐步显现,多种因素促使物价不断走高,结构调整及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宏观政策面临保民生、稳增长、控通胀等一系列目标和任务。就货币政策来说,既要消化2009年以来信贷过度投放和“热钱”流入导致的流动性,控制物价上涨,又要确保结构调整、民生工程等刚性资金需求和防范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这种“两难”的处境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

显然,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表现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年初开始,央行就“前瞻性”地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通胀压力;到年中,在继续收紧流动性的同时,央行综合运用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等手段,恰当掌握调控节奏和重点、调整资金投放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到年底,随着通胀势头得到有效抑制、经济下行风险的逐步显现,以及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局面,央行再次“前瞻性”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度释放流动性,以防止出现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

应该说,2011年的货币政策集中体现了“稳健”二字,既抑制了物价上涨,缓解了通胀压力,又使经济得到比较平稳的发展。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准确地研判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走向,综合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也具有显著的灵活性,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避免了经济“硬着落”和陷入“滞涨”的风险。

通过2011年在如此复杂形势下的货币政策实际,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日益成熟,完全有能力应对更加复杂的形势,担当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

点评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史建平

2、社会融资规模纳入金融宏观调控监测分析指标体系

2011年10月20日,央行发布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6万亿元。至此,央行已经按季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情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全口径统计指标。自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部署2011年一季度工作时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以来,央行开始调整金融统计口径,并将社会融资规模纳入其中。2011年4月14日央行首次对外公布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5月20日,央行发布了《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的说明》。新指标的提出,不论是对市场参与者还是对监管部门来说,都是一个“新”指标,其具体功能还有待更长的时间去考验;但新指标的提出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表明监管层对直接融资工具开始给予足够重视。

点评:

2011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引入了一个新的监测分析指标,这就是社会融资规模。

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提出看,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与经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增加,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金融宏观调控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合适、更为全面的分析和监测指标。

为此,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1年人民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对社会融资总规模的研究”,随后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他再次强调“我们最近除了观察贷款总量以外,还注意观察社会融资总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也就是每个月、每个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及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或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等。

建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全面、准确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有利于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三是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投融资的需求。四是有利于综合运用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五是有利于实施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监测。

点评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盛松成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上一篇:2011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下一篇:2008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2011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