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综述
(一)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
1.逐年增加扶贫投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重视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中央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为167.34亿元,比2007年净增23.34亿元,增幅达16.1%,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的绝对值创历史新高。改革开放3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2000亿元。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各自的财力和条件,不断增加扶贫投入。
2.强调扶贫到村到户
几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一是干部包扶到户。即组织各级干部与贫困农户结成“一帮一”对子,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明确干部包扶任务,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实体带动、效益到户。通过经济实体(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解决温饱问题。最主要做法是“公司+农户+基地”,‘即鼓励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三是异地开发、移民到户。将贫困农户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迁移到沿海或条件较好的地区。四是社会各界、帮扶到户。即组织社会各界对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扶贫到户的关键是扶贫资金到户。中国政府在认真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扶贫经验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扶贫开发之初,科技部等十多家中央国家机关即率先帮扶贫困地区。此后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各帮扶机构都有特定的帮扶对象和明确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扶贫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定点帮扶的单位由81个增加到138个,到1999年底,这些单位共派出3147名干部到贫困县挂职扶贫,直接投入资金44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国内外各种资金105亿元。
此外,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文化扶贫”以及“幸福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农户自立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
4.开展东西扶贫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差别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区域条件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快。但差别发展不是目的,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国政府开始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的政策趋向。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中国政府组织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对口支援内地贫困省、区。
5.自愿移民搬迁
中国的扶贫移民开发按照群众自愿、就近安置、量力而行、适当补助四项原则进行。这些年来,各地的移民开发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插户移民。由贫困户自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如宁夏规定,迁入县可以从现有水浇地中划给移民农户2亩耕地、每户安排2间住房。二是政府建移民开发基地安置移民。建基地前,各地对迁入地的情况进行周密调查,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既要保证可稳定解决迁入户的温饱问题,又要保证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三是吊庄移民。甘肃、宁夏在“三西”建设移民开发中,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的形式,等移民点已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完全搬迁。还有地方采取“三三制”的办法,即组织部分村民移民搬迁,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部分村民就地解决温饱。
6.劳务输出
由于移民搬迁受到资源、投入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限制,自愿移民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鼓励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贫困社区和更多劳动力能够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并增加收入。中国政府鼓励有组织地输出贫困乡村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劳务输出异地就业不仅能使贫困劳动力增加就业和收人,更重要的是劳动者通过异地就业可以学习技术,新生活方式,新工作方式,开阔眼界,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贫困劳动力输出后,通过亲帮亲,人帮人,形成了很好的滚雪球效应,使劳务输出异地就业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东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技术向西部传播的使者。如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四川省,每年有800~1000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的资金每年接近或超过200多亿元。
7.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归根结底需要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共同努力。关键是建设一个好的村级组织。为此,中国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强调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自组织程度,引导农户对扶贫开发的积极参与。
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农村社区“有人管理,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
8.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借鉴国际反贫困经验,不断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合作。1992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召开了“90年代中国扶贫战备的研讨会”后,双方于1995年在中国最贫困的西南地区实施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扶贫开发项目——世界银行中国西南扶贫开发项目,开始了中国政府在扶贫领域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具体组织、协调、管理中外合作的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世界银行与我国的扶贫合作投入规模最大,目前已经开展了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