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黑铁腕保食品安全
阿源
双汇“健美猪”事件经央视曝光后,引起了国人愤慨。双汇,这个头上顶着“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等光环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家倾注集体愤怒的怨府。双汇股票跌停。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食品安全法》颁布近两年,“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问题食品制造者”已成为社会强烈呼声。对三鹿奶粉的铁腕惩处殷鉴不远。论理,像双汇这样的大牌企业应知所趋避,该有所收敛吧?但是,双汇就有“天胆”敢于顶风作案。看来,跟毫无道德感的人讲道德,无异于对牛弹琴。
另外一个令国人愤怒的事实,则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集体失职渎职。生猪养殖、贩运、屠宰等各个环节的多个监管部门放弃监管职责,对明知有问题的“健美猪”一路收钱一路大开绿灯。国人从中看出,民以食为天的这个“天”,存在着何等巨大的漏洞。
瘦肉精,化学名称为克伦特罗。普通人对这个“洋名”大概陌生得紧,但运动员对其却避之如蛇蝎。就在近几年,被克伦特罗所撂倒的体坛大腕一个接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仰泳名将欧阳鲲鹏因该项药检呈阳性被终身禁赛。去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佟文被取消2009年世锦赛金牌,并被禁赛两年,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一度传言是佟文误食了大量含有瘦肉精的排骨。此后由于国际柔联的药检程序违规,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判决恢复佟文世锦赛金牌及参赛资格。中国香港羽毛球运动员周蜜,在去年6月底的一次赛场外的药检中,因样本的克伦特罗检测呈阳性被禁赛两年。德国乒乓球新星奥恰洛夫,被查出尿样中含有违禁成分克伦特罗被德国乒协禁赛。奥恰洛夫坚称,自己从未服用兴奋剂,检测结果可能与自己在苏州参加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的饮食有关。
由此说来,瘦肉精,被中国食品监管部门围剿了十余年而仍在作祟,不仅令运动员提心吊胆,更令中国形象蒙羞。是该对其“痛下杀手”了。对于像食品安全这种与百姓关系最近,与百姓的生命安全最密切的天大的事,就得以打黑除恶的雷霆手段铁腕整治。百姓期盼,高层能以双汇事件为契机,依法对全国食品企业展开一次全面的大检查,让食品安全领域犯罪无所遁形。运用一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持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铁腕治吏,向监管部门出重拳,失职渎职者应一律开除。
遏投机止谣“盐”
张辉
近日,受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谣“盐”风波在大小超市和证券市场之间反复兴风作浪,一面是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加碘食盐遭到哄抢,另一面是与“盐”有关的股票全部莫名大涨,甚至连带“咸”的涪陵榨菜股票也扶摇直上。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投机资金利用现货市场的非理性而在证券市场借题发挥。
近年来,投机资本愈发活跃起来,不仅在股市、楼市兴风作浪,还常出没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领域。比如,SARS肆虐期间的板蓝根、白醋价格疯涨,“甲流”来袭时的大蒜价格狂飙直至今天的加碘食盐。很明显,投机资本又在假借灾难之名,为某种物品的重要性造势,囤积居奇渔利。
可以说,加碘食盐价格上涨,相当程度在于投机者的故意所为。一方面,盐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政策,对工业盐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另一方面,食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主要是由人口年均食用量来确定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投机者借机渲染,食盐不可能遭到哄抢。
不良商家借灾难敛财,国人早已见多不怪。逐利是资本的本能,低买高卖亦是商家获取商业利润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一切向钱看,忽视甚至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缰绳,则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人情温暖。面对灾难,我们需要的是同舟共济的情怀,而非贪图市井小利的价值迷失。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时,曾寄语房地产商,“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一点,对一些不法投资者来说亦然。
但是,应急之时,“自律”的效力远逊于“他律”。盐价虽小,可是事关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盐价的变化,及时启动应急机制,确保食盐供给。
同时,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有关部门可顺藤摸瓜,查出谣言的获利主体,并依法坚决打击。在此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及时公布信息。一方面,通过权威信息的发布,消弭谣言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的公开透明,可使群众真切地看到政府在打击市场扰乱行为的魄力和作为,唯独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疏导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
与此同时,民众也应认识到个体对打击投机行为的责任。恐慌是一种社会心理,随着其范围的扩散,一些原本冷静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恐慌群体中的一员。因此,每个人都应自觉做到不轻信谣言,不乱传谣言,让谣言止于每一位智者。
中东政治运动另一面
田文林
当前,中东地区陷入政局动荡,尤其是突尼斯和埃及政权垮台,使第三世界政治转型问题,尤其是所谓民主化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第三世界国家贸然实行西方国家所期望的“民主化”的风险和代价,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好处。
这与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在西方国家,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国族整合等问题差不多是依次到来。而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几乎同时面临这些难题。一般来说,在国家尚未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情况下,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经济发展,并强调集体纪律和辛勤工作。而民主的发展与个人自由相连,因而推崇西方式民主及由此带来的个人自由度的增加,实际也就意味着进入政治角力高风险期。换句话说,推行民主化并非这些国家最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政治发展往往被排在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和政权安全后面。
翻开世界历史,当年西方列强在崛起过程时,不约而同地将建立“强政府”作为强国的政治保障。几乎所有第二轮工业化时期的国家,都是在威权体制下完成了现代化,美国黑人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瑞士到了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投票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总之西方式民主化之前已经过相当长的历史积淀。
从现实来看,那些急于向所谓民主化过渡的第三世界国家,因社会内部矛盾长期积累、经济结构单一、民生问题严重等,多数情况非但未能扩大政治参与,反而使国家陷入政治衰朽状态。
在这方面,伊拉克的教训最为深刻。在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下,伊拉克“民主改造”成了政治悲剧。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建立的所谓议会制民主,表面使伊各派利益似乎均得到照顾,但却极大摧毁了该国政府的行政效能。现行政体使其政府陷入教派矛盾抬头、重大问题议而不决的孱弱状态。而当下的利比亚,看似旨在谋求某种政治改进的反政府抗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内战,使这个昔日非洲强势国家陷入战火,面临西方军事干涉危险。
如果说不民主类似于肌体病灶,那么国家盛衰就相当于人的生死。若能除去身体病灶固然好,但前提是不能把命搭进去。这种改进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民主化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主化是以导致国家内乱和衰落为代价,这样的民主化就要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