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七部分第三十一章

来源:易贤网   阅读:15373 次  日期:2010-09-27 16:33:07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七部分第三十一章”,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三十一章    国情国力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我国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综合国力的现有水平和国际地位,从而明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环境条件、资源条件和对策措施,深刻理解我国所实行的基本国策和有关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增强执行基本国策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和决策原则,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一节  国土与资源

一、自然状况

(一)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大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土面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减少,从1950年的0.02平方公里,减至现在的0.0074平方公里,只有世界人均数0.022的33%。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为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为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还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还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毗连区和海洋专属经济区。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如果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计算在内,则长度超过了3.2万公里。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二)地形构架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和平原在东部。整个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构成巨大的阶梯状斜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位于中国、尼泊尔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地势最高点,而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为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我国的近海大陆架总面积约为12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我国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有2/3海域的海底属于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占南海海域的3/4。我国沿海岛屿共有5000多个,其中约85%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3.4万平方公里;钓鱼岛等岛屿位于台湾省东北的海面上,是我国最东的岛屿;南沙群岛则是我国最南的岛屿群。我国河流的总长度226800公里,径流总量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流径流总量的6.8%。我国众多的河流各成系统,组成庞大的水系,大致可以分为黑龙江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东南沿海水系、台湾及海南岛等海岛水系、西南水系、北冰洋水系、藏北高原内陆水系、新疆内陆水系、青海柴达木内陆水系、甘肃与内蒙古内陆水系等。我国还有大量的湖泊,据统计,全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3个,全部湖泊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

(三)气候条件 我国的气候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由于季风的周期性活动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寒风、气旋、梅雨、台风等成为我国常见的几种气候类型。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易发旱涝灾害。

二、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山地、耕地、林地、草地、沼泽地、沙漠、滩涂、水面等都有大面积分布。从总体上看,有四大特点:(1)山地多,平地少,可耕地比重小,2002年时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9%,人均只有0.1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数的48%,居世界倒数第四,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o(2)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为世界最少,农林牧用地合计每人0.57公顷,最多不超过0.67公顷,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数的1/5左右。(3)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东部季风区是主要农业区,土地自然生产力高;西北干旱区多为干旱的荒漠,不宜种植,无灌溉农业;青藏高寒区,地高天寒,不易利用。(4)耕地后备资源少,可供开发的质量好的土地资源已为数不多,大约有3330万公顷,其中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开发比较困难。

(二)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从总量上来说是世界上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冰川和永久积雪所蕴藏的水资源共5亿立方米,可被利用的水资源约2.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就人均占有量和分布状况而言则不容乐观。人均占有量只有2131立方米,仅为世界的30.9%;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四)生物资源

我国的生物资源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组成。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草场和栽培作物,拥有高等植物32800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其中种子植物有24500余种,居世界第三位。动物资源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和鱼类,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国家,约有10.4万种。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拥有量十分丰富,仅真菌一大类就多达10万种;已分离出来并应用于生产的细菌有200余种,放线菌为250余种。

(五)海洋资源

我国的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自然海区,总面积达473万多平方公里。大陆架渔场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有20多个海洋渔场,渔业资源估计在1000万吨/年左右,其中捕捞量达400—470万吨/年。浅海、滩涂的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可养殖面积约130多万平方公里。沿海水质肥沃,水温适宜,对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十分有利。近海海底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和各种海滨砂矿等。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7个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产油远景,其中一些地区已打出工业性气流。海滨砂矿主要有钛铁矿、锆英石、独丹石、金红石、磷钇矿、石英砂和砂金等,年产约20万吨。化学资源主要是海水盐、镁和溴,其含量很高,浓度分别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八位。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约为6亿千瓦以上,其中潮汐能为1.9亿千瓦,波浪能为1.5亿千瓦,温差能为1.5亿千瓦,盐度能为1.1亿千瓦。

三、资源保护政策

(一)资源保护政策的基本原则

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即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但是,如果从人类的环境和生产资源来考察,环境侧重于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合适的自然物资条件,即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侧重于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可利用的物资来源,即自然资源。因此,资源和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生产需要的对象,既有互相交叉的一面,又有可以区分的一面。正是从这样的认识角度出发,我国宪法把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别开来,用不同条款加以论述。1982年通过的宪法在第一章第九条指出:“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这是把资源保护视为基本国策的宪法依据。

(二)资源保护法律的制定

我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主要是针对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水产、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的资源的保护而制定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今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1977年之前,只颁布了几个涉及矿业、森林、水的条例和规定。197 8年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此外,还有许多带法律性质的制度规定。

(三)资源保护的问题及措施

1.土地资源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的土地质量退化,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污染等。二是土地浪费,优良耕地减少,如土地利用不合理,乱占滥用耕地等。保护的根本措施在于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和水土保持法,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严格控制非法侵占耕地,逐年适当增加林带、草地面积,保护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扩大。

2.矿产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四:一是缺少认真进行矿山建设前的调查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二是在开发利用中,不少矿山采出率低、回收率低。三是对多组份矿床未能做到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而是大材小用、优材劣用。四是采矿时不够注意节约用地,采矿结束后,不进行回填、复垦及恢复植被工作,破坏了矿区及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国家所有权的保护,建立一系列的保护制度。二是各级政府的地质矿产部门应认真履行勘查、开发和监督的责任。三是制定反映矿山特点的经济政策。四是采矿时应当注意节约用地,保护植被和其他自然环境。五是努力开展矿产的采、选、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综合利用的研究。六是根据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的客观情况,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矿产基地。

3.陆地水资源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缺乏针对水资源人均占有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的统筹安排。第二,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第三,由于管理不严,工程配套差,用水的技术、工艺落后,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第四,地下水开采过量。相应的保护措施是:第一,合理开发,合理调配使用,积极保护。第二,节约用水,重点是节约农业和工业用水,因为现在用水总量中,农业占70%,工业占21%,城市生活仅占5%。第三,防治水污染,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的保护。

4.海洋资源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海岸利用不够合理,如不适当的围垦、盲目修建工程使海流改道,导致港口自然条件改变,甚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二是由于捕捞强度过大,使近海主要经济鱼类遭到破坏,捕捞质量大大下降,在捕获物中,传统的优质经济鱼类逐年减少,低质小杂鱼的比例不断增多,而且由于捕捞量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渔业资源衰退。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海洋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和管理。二是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并逐步发展外海远洋渔业。

5.森林资源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不注意森林的生态效益,长期把森林当矿产来开采,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和虫灾危害十分严重,加之执法不严,使森林资源质量有所下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依据森林法,加强对森林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现象;另一方面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二是保护天然林。三是建立与健全林业管理机构,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如已成功地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等五大林业生态工程。五是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混合林,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六是进一步落实林业政策,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

6.草原资源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的垦殖和放牧造成草原的破坏和退化。改善的主要措施:一是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滥垦滥牧、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予以制裁和处罚。二是加强草原建设,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结合,大力建设人工和半人工草场,积极改良退化草场。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合理控制牧畜数量,调整畜群结构,实行以草定畜,防止草场超载过牧。四是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沼气能,解决牧区居民以草为生活用燃料的问题。

7.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物种受灭绝威胁严重,濒危的物种已有156个,占全世界640个濒危物种的24.38%;受到生存威胁的物种已占我国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二是遗传种质资源受威胁、缩小或消失;外来品种的引进和单纯追求高产,也使许多古老、土著品种遭受排挤而逐步减少甚至灭绝。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二是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其他生态环境和物种,重点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用物种,建立一些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就地保护点。三是保护特殊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候鸟等迁徙性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四是建立和完善全国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物种。五是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农业驯养利用工作。六是保护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多样性。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上一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七部分第三十章
下一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七部分第三十二章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读本第七部分第三十一章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      公务员选调及遴选公务员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