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史实,及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里的基本史料和主要论著,能够科学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是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阶段的中国历史。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简答题 4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中国近现代史》考察内容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战后的中国社会
香港与澳门问题
2、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
政权建设与主要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
各项制度和措施(工商、妇女、城市、外交政策)
基督教对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与失败
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
战争的后果
3、晚清统治集团与洋务运动
北京政变和晚清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派系
北京政变
晚清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派系:湘、淮集团、洋务派与顽固派、清流派
洋务运动
促成运动兴起的几个因素
运动的基本内容
新疆、台湾和西藏危机
中法战争
4、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的进程
中日议和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5、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维新运动的初步发展
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
学会组织(强学会;保国会等;戊戌及近代社团的分析)
报刊杂志(《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戊戌及近代报刊的分析)。
“帝党”与维新派的联合
维新运动的高潮及失败
北京大学的诞生及早期历史
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6、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的原因
义和团的内部情况:多源合流、组织形式、宗教信仰、成员构成、“扶清灭洋”。
清政府的“宣战”及宣战后的国内局势
八国联军战争与义和团的失败
关于义和团评价的几个问题
7、辛亥革命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新政”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中国同盟会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8、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辛亥革命后的时局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9、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
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10、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
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1、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面抗战的爆发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沦陷区与伪政权
侵华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2、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