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习英语的“捷径”

来源:易贤网   阅读:1091 次  日期:2016-01-12 11:26:52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学习英语的“捷径””,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中国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但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学习者在心急火燎之余不免心存寻找捷径之念。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如同有关致富的书籍一样,各类声称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教材相继问世,众多的英语培训班(更多的是“速成班”)应运而生,场面着实火爆。然而寻找捷径的过程却充满了各种误区,结果使得许多人非但捷径没有寻到,反倒走了弯路,甚至步人歧途,失去了学好英语的机会。

“捷径”害人不浅,常见的怪圈是:越想找捷径,捷径越避之不及。篇幅所限,本文拟着重谈翻译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问题。

翻译是常用来辅助学习外语的手段,看似学外语的捷径,但如过于依赖,则可能是歧途。翻译技能的培训与英语能力的提高其实是两码事。在试图给人解释一个英文句子时,听的人急不可待地发问:中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关心英文是什么意思?说出中文意思倒是容易,但能因此而学到英文吗?殊不知,这便是产生“英语垃圾”的根源所在!一到英文写作或翻译,就忍不住拿中文的思维方式去套,如此炮制的英语,不出问题才怪。

因此,大家所关心的决不应只限于意义是什么,而是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可是对意义产生的方式及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只有直接在英语里而不是间接通过翻译才能准确地获取。如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一句,无论怎么翻译,也难获取其全部含义,甚至主要含义,更遑论弄清用法了。我当然不是叫大家去模仿伊丽莎白时期的英语,只是借此说明一个道理。

看到一份英语学习的杂志对a compelling critique的“注释”,提供的仅是翻译:前者是“发人深省的”,后者是“评论”。首先,在文中具体语境下,如此翻译是否恰当就值得商榷,因为文中的compelling critique是由中学生对一位专栏作家的文章提出的。不可否认中学生有评论的能力,也不否认他们的评论可能是“发人深省的”。但这里有个语域(register)的问题需要考虑,即从文章整体的行文、风格、语气去把握,因这些因素无不制约或决定语言的选择。

基于上述考虑,此句该译成:值得重视的意见。就是说,compelling是“值得重视的”,不一定是“发人深省的”,critique是“意见”,不见得是“评论”。据Merriam-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compelling的释义之一是:demanding and holding one's attention, 大约与“值得重视”相距不远,而所有其他释义与“发人深省”之意相差甚远,此解不免牵强。再来看critique一词,它含有“批评”之意,且常有负面的评断。criticism在英文里不一定是负面的,而critical则是,故此说critique是批评,倒也不错,然而“评论”是中性的,少有“批评”的成分,尤其考虑到中国的学术文化缺乏批评的传统。相对而言,“意见”含有的批评成分倒多一些,如“我对你有意见”,或“我要提个意见”。

但本文的目的是谈英语学习的问题而不是翻译问题,虽然二者有联系,但从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这样的联系非但意义不大,有时还可能造成误导。再以“发人深省”为例,若要把它译回英文,大约可能译成thought-provoking/stimulating/ telling/pregnant,甚至challenging,却不大可能译回compelling。应该直面的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阅读原文,如此“注释”无非是替读者查字典,使得他们的阅读变得轻松一点,有时也可避免不留神查错了,即选择不恰当的释义,那当然无可厚非。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它,那便产生了问题。一个英语学习者会把compelling一词用在the government shows a compelling interest里吗?或看到了这句话后,能理解成“发人深省的”兴趣吗?如若不是“发人深省”,又是什么呢?如果大家看到a compelling argument或a compelling manner of speech,直接理解为convincing and forceful即可。不用再去与“发人深省的”产生联想,当然也不必与“值得重视”建立联系。

至此,请大家尽量多用原语词典。否则绕来绕去,不能切中要害,反而产生误解或不确定问题。

学英语过度依赖翻译,好像不翻译心里就不踏实一样,其局限性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摆脱翻译的桎梏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这并非言过其实。其实,不经过翻译,即使一时理解得不那么透彻,也不要紧。

尽管如此,大家还需面对现实。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学习者还需要翻译的辅助。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差异,在阅读原文时,“文本互涉”带给我们理解方面的障碍有时是难以逾越的,就是词典翻到手软也未必解决问题。有译文相助,无疑是必要的,只是大家不可依赖它。

某个场合听到两位英语教学法专家的高论(二人均为英国人),他们极力主张中国学生彼此之间就要多讲英语。我提出了疑虑:如果大家的英语都不太好,把各自的陋习照单全收了,长此以往,势必陋习蔓生。另外,有的中文式表达原本英语国家的人士听不懂,但中国学生能听懂,于是间接地肯定了不该肯定的东西,因而使讲者产生了错觉,认定自己讲的是对的。教学法专家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但承认这的确是问题。该如何是好?英语不讲不是,讲也不是。

曾有一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操极流利的英语,其滔滔不绝的语流羡煞旁听者,然而,所犯错误之频密,性质之严重,令人惊骇不已,实难将“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如此流利,只能使外行肃然起敬,内行敬而远之。“疯狂’地讲蹩脚英语对提高英语水平非但无助,反而有害,因可使原有的坏习惯变得根深蒂固,难以纠正,若与之对话并加以模仿,岂不更糟?

解决的办法是;大家都尽可能地讲得地道一些,同时对不地道的英语持critical态度,对语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决不可“人云亦云”,轻率地跟着走捷径。若想讲得地道一些就要改变阅读习惯,不通过翻译而直接获取信息。在口语中,经过翻译的“中国式”英语,显得既缓慢,又迟疑,既不地道,又不准确,随时面临词不达意的窘境,而无需英汉之间的转换才是真正的捷径。对“伪英语”的容忍或姑息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丧失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这实在不是危言耸听。太急功近利地寻找捷径或追求流利,多半得不偿失。

如果说有学习英语的捷径,那一定是直接用英语去阅读、接受、思维和运用。无论如何翻译,哪怕是直译、硬译,也是间接的,只有原语才是直接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语感的获取与把握,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不通过大量接触英语就无从谈起,一蹴而就的捷径是没有的。

更多信息请查看英语写作技巧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上一篇:学英语怎样才能事半功倍
下一篇:轻松掌握Voa特别英语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学习英语的“捷径”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