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犹如一盏明灯照彻茫茫黑夜,无数有志青年为之振奋、激昂,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正是在这种崇高信仰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带领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而后,又有无数的青年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在当代青年中,世俗化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抽象的、宏伟的理想和信仰渐渐失去了与青年的亲和力,而功利的、现实的、物质性的目标却越来越被青年所看重。一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诚然,信仰自由,无可厚非,但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多元化价值取向都是合理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紊乱状况,造成了一些人是非模糊、思想混乱,在西方一直图谋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今天,我们要警惕!
我们的确要反思一下造成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首先,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市场经济的两面性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导向成为人们活动的首要准则,由此对人们的信仰价值起到了双刃的作用。一方面,它为人们带来自主、互利、平等、公平、守信、守法等理念,使得个人意识觉醒,促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趋利、拜物、泛化等负面影响。于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开始在青年中有了市场;其次,政治宣传的空洞、庸俗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最后,对党的历史不了解以及目前的党内腐败现象造成了青年对政治信仰的淡漠。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党员经不住诱惑,腐化变质,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不少人特别是青年对党的认识产生偏差。青年一腔热血,也极易心灰意冷,因而对政治信仰淡漠,转而追求一己之幸福。
如今,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已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图景。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青年人的担载与延承,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把我们个人微薄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我们当代青年要勇于迎接挑战,接受考验,完成自身的转变:第一,要多读些马列著作,超越世俗的价值观。青年人之所以要树立信仰、信念,是因为具备这两者的人才能超越自我,实现更大的目标和责任。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世俗化气息的弥漫,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信念,即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才能胜任民族复兴的责任;第二,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地跟党走。要对党、对未来充满信心,了解了党的历史,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纠错的伟大的党。当前,党内腐败确实很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党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青年,关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看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为祖国贡献自己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