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以模仿、跟踪为主,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大学、科研院所以论文、获奖等作 为科研能力依据的做法不利于技术创新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同时造成科技脱离市场,难以产业化。中国的 制造业增值率和利润率很低,其中在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中,有51%是加工贸易。目前中国在部分关键原材 料上依赖进口非常严重。
局限于制造这一个环节,主要依靠国外代理和全球采购商,没有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虽然我国在部分产业和产品上也存在一些国内品牌,但是整体上看企业品牌意识缺乏,品牌价值低,缺乏持久性,运用和操纵品牌的能力较差,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企业的价值增值的力度。
3.中场产业不发达
所谓中场产业是指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产业,该种产业往往是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增值服务最大的环节,也往往是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我国材料的加工能力特别是精密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中场产品的加工能力滞后于“中国制造”的发展,使得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高价值的材料部件,制造业技术基础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中国的制造业应采取以下发展模式。
1.发展创新经济,掌握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培育世界级制造企业,培育中国品牌
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面向全球推广,塑造中国经济的国家品牌。同时准备以“中国制造”拉动中国的研发需求,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吸引全球服务设计研发资源向中国转移。要借助于“中国制造”的发展和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竞争力,要扩大“中国制造”的研发需求,在国家创新体制和“中国制造”企业实际科技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切入点,改变“中国制造,’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的状况,重塑国家创新体系。要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掌握技术含量高、增值幅度大、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同时,塑造世界品牌与建立世界级制造企业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促进“中国制造”发展的一部分。世界级制造企业的诞生同时也就意味着世界品牌的诞生,世界品牌又能促进世界级制造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 “中国制造”的发展需要世界级制造企业和世界品牌。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世界管理的新模式
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点、突破口和主战场。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推动‘‘中国制造”关键在于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型的管理模式。即不仅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并为企业与供货商、分销商、顾客等相关单位的联系与交易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企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使信息流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整合市场供应链的各类信息,提高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流水化作业能力,进而能够防范市场风险,迅速转移市场风险;能够获得丰富的新技术的研发信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及时确定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方向;通过金融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分析,有效监控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制定融资策略。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为企业带来新型交易方式,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交易双方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完成交易。电子商务不仅为企业开拓了新型的交易渠道,而且这种渠道将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交易成本。
3.“中国制造”走出去,发展国内外两个市场,调配国内外两种资源
“中国制造”因世界而存在。“中国制造”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中国必须为“中国制造”发展全球市场创造条件,开拓国外市场。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屡次遭受技术壁垒,特别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针对中国商品的壁垒。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求,而且是为全世界服务,因此中国应该通过积极调配全球资源来支撑“中国制造”的发展。
4.学会驾驭虚拟经济,学会运作两种经济 “两种经济”指的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制造业就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虚拟经济则不同,它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中国制造”的崛起使中国在全球实体经济中取得发言权,但中国还没能学会驾驭虚拟经济。全球虚拟经济通过“中国制造”获得了巨大商机,但中国虚拟经济却没能抓住这一机会获得发展。没有驾驭虚拟经济的能力,“中国制造”不得不承受资金、原材料的压力。中国需要学会如何驾驭虚拟经济,以虚拟经济支撑“中国制造”的发展,促进两种经济的协调发展。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循环经济思想为我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有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产资源”的循环发展过程。它遵循的三大原则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减量是指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是指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和服务的周期;再循环是指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设法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6.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成为世界办公室 在人才总量丰富的前提下,多层次人力资源是中国又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为中国提供了大批适合于劳动密集型高技术服务业的人员。当前,在制造业全球化的同时,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印度、爱尔兰等地区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在全球服务业分工中取得了重要位置,并赢得“世界办公室”的称号。中国应总结“中国制造”崛起和印度等国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服务业分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