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综述
应对国际油价巨幅波动的策略
1.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抵御油价波动的能力
由于技术进步,国际上石油开采成本普遍下降,近年来国外石油公司生产成本则在不断下降,而我国一些老油田因开采进入中后期,开采难度逐年增大,开采成本逐年上升,利润下降。国内相当一部分油气田、炼化企业被高生产成本和高负债率困扰着。油田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获利空间小,抵御油价下跌的生存空间不大。与此相反,炼化企业平均吨加工费用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国外石油公司现行的管理体制使之对油价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强。近年来,许多跨国石油公司都减少了在下游业的投资,增加了在上游业的投入。但在我国石油工业,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内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着机制不活,缺乏在市场中的抗风险和应变能力,而且几乎都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去年高油价,我国上游获利较大,但炼化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支柱行业对石油的依赖度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支柱行业对于能源的依赖度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这次的石油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对能源依赖度低的高科技产业,才有可能减缓对石油依存度的提高速度。
3.开发利用天然气,改善能源结构
根据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我国制定了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方针。2010年要形成国内主要气田和进口管道天然气供气管线联网的基本骨架。这一发展目标和战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压力,具有资源接替互补、长期安全稳定供气的优点。中国公司应当在发展国内天然气业务的同时,尽快进入国际天然气经营的新领域,为国家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发挥作用。
4.适度开发国内石油资源与开发国外石油资源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进口渠道
实施国家石油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努力获取稳定的上游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避免从单一国家或单一渠道获得石油,做到进口来源多元化,进口方式、品种和渠道多样化,安全、稳定地取得石油。过去我国50%石油从中东进口,现在正在加大从其他地区的进口。俄罗斯也正在成为我国燃料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内企业努力降低成本,积极参与海外开发,立足于海外求生存。在炼制方面,根据国内外资源选择合适的原油,以求国际市场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资源。
5.加快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一方面防止突发事件导致石油供应中断,另一方面防御油价剧烈波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石油储备是60~90天。而我国目前没有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国家石油石化企业用于生产的少量零星周转性的库存也只能维持7天。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对于国家和企业应付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极为不利。同时,国家也缺少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企业也不具备应付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的能力。近几年,国际油价低时我们不能大量进口,油价高时,我们却不得不大量进口。
目前全国原油开采的平均成本是13.3美元/桶,而国外在10美元以下。在国际油价走低时实行国 家采购、储备,并相应关闭国内开采成本较高的油井,待油价攀升时再恢复本国油井开采,不仅可以减少原油生产企业的亏损,还能保护不可再生的原油能源。有关专家建议在未来十年内,应该把国家的石油安全储备逐步提高到60天左右。按照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对石油的年需求量为3亿吨计算,这样一个安全储备量大约需要建立10个500万吨的石油战略储备库。2001年3月初,国际能源署高级官员表示,鉴于亚洲国家对来自中东的进口石油的依赖性日益增长,亚洲国家需建立应急的石油储备,以对付可能出现石油供应中断的局面,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是对付可能出现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的最有效的方法。国际能源署认为,目前亚洲能源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而且这种局面还可能会持续下去。国际能源署要求它的成员国建立石油储备来应急,其储存量必须相当于90天的纯石油进口量。亚洲只有日本和韩国达到这个水平,而亚洲其他的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还没有建立应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署说到2020年,亚洲的能源需求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量的35%,而1997年只占23%。在亚洲石油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亚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量预计将从现在的每天900万桶增加到2010年每天1900万桶。
我国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时,有必要考虑建立以期货交易为主要手段的风险采购体系。就是将我国从国际市场上的原油采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用油企业直接按照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实行“随机采购”另一部分由专门承担流通职能风险职能的进出口公司实行“风险采购”。用油企业以固定价格向这些专门承担流通风险的进出口公司长期订货,而这些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和投机运作并以此博取差价和获得风险利益。从长远的石油安全看,专门从事“风险采购”的企业不可或缺。
6.积极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运作领域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金融化格局的形成,国际投机资本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运作越来越活跃。如果我们被动地坐视观望,势必深受其害。因此,我国的有关企业应该积极地涉足该领域。虽然我们的实力有限,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规避风险。从近期油价大涨的情况来看,此举意义重大,也较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