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政府信息公开(3)

来源:易贤网   阅读:3776 次  日期:2009-12-09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政府信息公开(3)”,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对策综述

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首先要分析的是硬件基础。信息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资源,具有必须依附于载体之上并通过媒介向大众传播的特殊性质。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要使用好政府信息资源,第一步要做的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同时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传统的信息渠道包括书报刊物、影视传媒、人的口耳相传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不可轻忽的“第四媒体”。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作用和方式已经为人所熟知,这里重点讨论网络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作用。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效率高、耗费小等优点。在抗击非典危机的过程中,网络功不可没。首先,互联网早于医疗卫生机构给出关于“非典”的最全面报道,及时让全世界的人们关注到“非典”的危险性。其次,互联网将研究“非典”的科学家、护理“非典”患者的医务人员和最广泛的民众以网络方式连接在一起。另外,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交流研究“非典”的成果,讨论诱发“非典”的原因,探讨治疗“非典”的方法,公布预防“非典”的措施。我国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和新浪等网络媒体及时将防非抗非信息公开,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我们要建立通畅的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要重视传统和新生媒介的作用,赋予媒体更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和发布权限。

在硬件方面,还要着重强调建立和完善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上的意义。政府公众网建设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的迫切需要。建立实用有效、界面友好的政府门户网站,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缩小目前政府行为与WTO基本规则之间的差距,而且将从深层次上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变模糊管理、弹性管理为透明管理,改变过去通过内部文件办事、暗箱操作的传统做法。建设政府公众信息网可以有效地向民众提供交互式服务,进而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特点,通过建设各级政府网站、及时发布政府信息以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将在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与民众和企业日益增长的政务信息需求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随时能够倾听民众心声、接受民众监督,变“政府管理导向”为“为民服务导向”,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面,软件基础的建设同样是极为重要的。这里所说的软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人员素质。信息的发布者是人,接受者也是人。有不少政府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也还不完全熟悉必要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因此首先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其信息意识、培训其基本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其信息掌握和消化能力。第二是监督机制。由于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和信息作为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信息垄断和寻租现象就不可避免。同样由于不对称性,监督的对象主要是信息的掌握者——政府。监督的主体包括了民众、司法机关、上级政府机关。监督的客体是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监督的方式可以有人民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第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出于两千多年的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势,我国政府和民众对政府“不透明”操作习以为常。因此,应该让民众认识到政府信息知情权是他们应有之权利,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而政府应该认识到公开公众信息是政府应有的义务,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转变政务处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1] [2] [3] 

更多信息请查看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上一篇: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审计问责
下一篇: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 民主法治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201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政府信息公开(3)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全部评论
分享到:
点评:
字数:
昵称: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本站不参与评论!(点此简要咨询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在本站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