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综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与对策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
(1)必须学会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这样可以使人从容不迫地处理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客观现实。如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独自静思,作一次“精神旅行”,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或者找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内心的疲乏与烦恼,在朋友的帮助下分析、接受现实,要善于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张弛有度。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是由于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对我们身体的作用因此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提高和放松情绪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或慢跑,或骑车,或体操等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不良的心理。另外,还可以在闲暇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之中,如,听音乐、聊天、旅游、收藏和画画等等,以此为寄托而忘却或散发不良的情绪。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保持适当的刺激和压力,因为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用感恩的心去体验生活,用理智的思维去直面人生。
2.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发挥家庭与团组织、学生会的沟通作用、建立典型学生档案、运用自然、环境、人文、社会促进人成长的力量等,创设情景,让每一个学生无忧无虑融入其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2)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一方面使教师自身心理更加健康,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让教师形成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无论哪一科,都要把单纯传授知识变成真正的“育人”,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获得“成长”。
(3)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以使学生自信而有尊严地快乐生活。
(4)教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法。通过文化课对“后进生”给予适当的情感、行为倾斜,运用目标、成功、期望激励,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结构得以优化。同时重视挖掘、运用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致力点,感染学生,坚定信心,激励斗志。并授予他们缓解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的技法,做现实性的选择;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优补缺,懂得何时求助他人;向亲友倾诉内心的忧伤,跟亲友诉说怒气;通过体育活动来消散焦虑;学会调息、意念、自律放松等等。让他们逐步达到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更新,进而与师长、同学、朋友共同享受幸福的生活。
(5)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取消文化课排名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多元评价,从根本E杜绝人为制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