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综述
当前形势下的就业对策
虽然我们面临尖锐的就业矛盾和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意识和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这给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途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就业危机。
1.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
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还要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要鼓励发展各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对自谋职业、创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调整不适应的劳动保障制度,调动起他们实现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1)建立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体系。界定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分类、分等、分层次制定政策认定标准。加大减免税力度,实施不同的减免地税、国税等级。
(2)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开展促进就业的小额信贷工作。在目前的基础上,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担保方法。
(3)建立支持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服务体系。建立或利用社会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发展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咨询,提供创业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服务,逐步培养下岗失业人员的市场意识,提高其在市场中求生存的能力,以带动更多的人员实现再就业。
2.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就业资金投入
在面临城镇并轨大趋势的情况下,政策重点要从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向既要保障生活,更要促进再就业的方向转变。增加就业投入的强度应与并轨步伐相适应,并促进并轨工作。建议大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就业投入,使之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1)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应逐步随下岗职工并轨转入失业的状况,重点转向用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并在公共财政支出框架中,将促进就业支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加大对中西部以及老工业基地等就业困难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2)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相当比例投入促进就业工作,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建立促进就业基金。
3.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
在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重点是完善服务,建立职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保障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1)发挥公共职业介绍的主导作用。改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要搭建起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民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劳动力中介体系。适应社区功能的强化,将服务网络延伸到街道和社区。要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需要,发展乡镇劳动力中介服务。并且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延伸到中学、大学、各类培训机构,拓展服务范围,实现普通教育、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广泛连接。
(2)全面加强职业信息工作。一是根本改变职业信息的封闭状况,加大对公共职业介绍的财政支持,将公共职业介绍工作纳入财政供给体制,解决信息渠道统一和信息共享问题。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在服务网络延伸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和发展信息员队伍,完善信息采集、流通、分析的制度和机制,构建通畅的信息网络,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等。三是投入力量,加强劳动力市场研究,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和变化规律。这应该成为就业服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是整个就业服务的基础。
4.面向劳动力市场,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1)推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整体改革。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和利用我国的教育、培训资源,鼓励社会和企业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建立政府、社会、个人投资都受益的机制,增强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加快职业培训市场化改革。培训机构要走向市场,在竞争中提高培训质量。
(2)发挥职业培训调节劳动力供给的作用。全面落实劳动力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开展1~3年职业培训;按照“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保证质量”的方针,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通过全面发展培训,将实际就业年龄往后推迟1~2年,充分发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调节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5.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面对就业弱势群体持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其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是当前的紧迫需要。
(1)加强和细化再就业培训。改变目前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培训方式,适当延长培训周期;采取更多的培i)II方式,增加劳动者的选择余地;寻求激励和帮助更有效结合的机制,激发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要开展对弱势就业群体的专项职业指导工作,了解其需求,分析其疑难,通过职业指导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观念问题和思想问题,为其寻求合适的培训方式、途径和就业机会。
(3)对于就业弱势群体中就业和生活都困难的群体,需要政府开发和采取更多的托底安置办法。大力推行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通过给个人补助或接续社会保险办法,鼓励再就业;通过给用人单位补助,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利用社区就业灵活性强、门槛低的特点,开发就业岗位安置等办法措施,将困难群体的失业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6.适应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要求,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
(1)推进城镇化,改善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力。适应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需求,从长远考虑他们稳定转移的要求,保障其基本权益,废除各种歧视政策、办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其各方面的生活需要,推进城镇化进程。
(2)对进城农村劳动者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管理,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其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拉平进城农村劳动者与城镇劳动者的竞争条件。从根本上拆除城乡劳动力的流动界限,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3)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与扩大就业的紧密结合。在制定开发规划和落实开发项目中,实施优先招用当地劳动力的制度,将扶贫与就业结合起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我们解决就业的基本政策思路是:将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确保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激发劳动者自主就业的积极性,通过增加投入、扶持政策、完善服务和就业援助等手段,阻止就业局面的恶化,缓解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改善劳动者的收入状况,保证社会的总体稳定。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整体的就业对策思路,我国的就业形势将会逐步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