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五章第二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

来源:易贤网   阅读:8935 次  日期:2009-12-24 10:49:40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五章第二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二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上感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咽部炎症。体弱儿常反复发生上感。

(一)症状

1.上感症状轻重不同。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般经3~4天可自愈。年龄较小(3岁以下)可出现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程从1~2天到10余天不等,有的可因高热出现惊厥。

2.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3.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及时诊治。

(二)护理和预防

1.护理

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对高热病儿可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38℃左右。

(一)病因

1.感染。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秋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生腹泻。

2.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饮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过敏,也可发生腹泻。

3.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

(二)症状

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

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三)护理和预防

1.护理

(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2)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继续喂母乳。已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

2.预防

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要做好日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毒工作。

三、龋齿

(一)病因及危害

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就形成龋齿。龋齿的病变过程比较缓慢,开始时牙釉质不光滑、色泽灰暗,容易堆积牙垢,而感觉不到疼痛;进一步破坏到牙本质时,则对冷、热、酸、甜等刺激都会感到疼痛;当龋洞扩大到牙髓时,会经常发生剧痛。龋齿不仅影响咀嚼能力,而且可诱发牙髓炎、齿槽脓肿,并进一步危害全身健康。

(二)预防(见本书第二章第六节“消化系统”)

四、弱视

(一)病因

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弱视的原因包括:

1.先天性弱视。

2.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表现为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由于斜视,大脑视觉中枢难以形成正常的视觉形象,出现复视(双影),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现象,大脑就抑制来自偏斜眼的刺激,偏斜眼逐渐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

4.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因缺少光刺激,视觉发育停顿。   

(二)危害

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将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治疗和预防

弱视、斜视的治疗愈早愈好。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定期给幼儿查视力,并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着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孩子去眼科诊治。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上一篇: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五章第一节: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下一篇: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五章第三节:常用护理技术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幼儿卫生保育教程第五章第二节:幼儿常见病的预防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卫生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