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作为教材,《幼儿心理学》既可以是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中专、职高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的学习参考资料。
本书分为四编十二章,第一编简介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含有两章;第二编讲述幼儿认知和言语发展,内含六章;第三编概述幼儿情绪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包括三章;第四编介绍幼儿活动心理,内含一章。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帼眉任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任副主编,廖丽英、刘建华、陈志超、倪敏、王明晖等参加编写工作。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介绍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内容生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业;
三、着眼于新世纪,尽量考虑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注意教材本身的时代性,在课时安排上,合理分配课内和课外教育内容,以及因地因时增加补充教材和声像教材的机动余地;
四、在初步学习测验、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了解当前幼儿的心理水平,强调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工作能力;
五、考虑本教材与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尽可能将幼儿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在幼儿教育的行为环境中统一起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以上各点要求,是否已经达到,幼教界同仁是否认同,是否还有什么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幼教同行惠予赐教,以便将来改正和补充。
编 者
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