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已经迁入内蒙古自治区,却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2015年的高考。近日,数百名考生家长因此频繁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允许孩子高考。而内蒙古有关部门查实,这其中绝大多数考生是在内蒙古“空挂学籍”,属于需治理的“高考移民”对象。
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其参加高考时的录取分数是不一样的,有的省、区的录取分数很高,考生要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真比登天还难。而有的地方,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却很低。近年来,为防止“高考移民”,不少省份对在本省参加高考的考生都有过不少规定,除了要有本省户籍,还要有固定住所和连续学籍。但这便派生出了“空挂学籍”的现象,使得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依然可以成为“高考移民”。
这些孩子平时也在父母身边学习和生活,等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省市统考,他们就回到“高考移民”城市所在地区参加考试,以获得连续学籍,最终顺利参加当地高考。他们一方面享受父母所在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又享受高考所在地能以较低分数上更好大学的便利。
“空挂学籍”出现,加大该地高考的竞争压力,占用更多的指标,严重损害了当地学生的利益。这些“空挂学籍”者,大都在外受到了比当地更好的教育,在高考中比当地学生更有优势,因而当地的考生很难与这些“空挂学籍”的学生相竞争。
杜绝“空挂学籍”现象的发生,就能有效防堵“高考移民”。杜绝“空挂学籍”,就要有严格的措施来保障异地高考政策中要求的各项条款得以切实执行。既要责任到人,又要将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随迁子女”的身份、信息在高考前公开,以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信息公开是杜绝“空挂学籍”成本最低又最为有效的方法。保证严格执行相关条款,切实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参加升学考试的权利,同时也是对有本省户籍的考生权益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