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5年5月,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
【综合分析】
历数我国一些地名暴露出的“大洋古怪重”乱象。有些地名动不动就是广场、商城,但实际上广场不广,商城也就是一个小铺面。在“洋”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起一些洋气点的地名。还有一些地名喜欢仿古,好像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则很古怪,比如,土桥和八公里路两个合并后叫“土八路”。重名方面,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比如,一个城市里“新村路”就有6条。
地名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而且还涉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国家安全价值,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促进地名文化的发展。
地名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民族的融合、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既是国家的重要历史遗产,也是五千年中华文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具体措施】
一要抓好地名文化服务工作。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共同挖掘、传承地名文化,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二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按照中央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热衷于起洋地名、乱改历史地名”问题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构筑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数据库,健全地名文化评价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千年古县”等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
三要抓好地名文化发展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密切与主流媒体合作,着力搭建地名文化发展平台。要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在推动地名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地名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